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漯河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马云的创业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机会,你想赚钱必须要懂这些?

2023/1/23 5:28:20发布43次查看
能不能抓住机会,关键在于能力。
朋友给我推荐一个项目,说这个项目如何如何好,但我觉得不适合,就拒绝了。朋友感到很遗憾:“这么好的机会,你竟然拒绝了,多可惜啊。”朋友告诉我,马云刚着手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叫了二十四个朋友,把项目讲给他们听,结果马云讲得稀里糊涂,他的朋友也听得稀里糊涂。马云口干舌燥的说了一个晚上,这二十四个人只有一个赞同,其他的二十三个全反对。最后赞同的这个人抓住了机会,成了马云的十八太保之一,早已身价过亿。而剩下的二十三个朋友,皆与成功擦肩而过,依然在过着碌碌无为的平淡生活。现在,这二十三个人把肠子都悔青了,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朋友最后强调,当机会来临时,只有大胆相信才能抓住机会,走向成功;胆怯和怀疑只能与机会擦肩而过,徒留遗憾。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当初能够和马云合作,现在也是亿万富翁了。这个段子,其实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了,起初有人对我讲的时候,我听得热血沸腾,当有人乘机推荐一个所谓的“暴利”项目的时候,我起初有一点担心和怀疑,但很快就被这样的段子清洗得一干二净,“相信是走向成功的前提,怀疑是走向失败的开始。”于是开始追随所谓的能人朋友,参与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项目,原以为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谁知却落入了一个又一个陷阱,不但没有发财,没有获得财务自由,反而落得个血本无归。后来看马云的简历,才知道,这个段子并不完全符合事实。事实的真相,应该是在1995年的时候,正在当老师的马云,从一个外国朋友的口里知道了互联网,当时国内还没有互联网。马云想做互联网,所以就叫了24个做外贸生意的朋友,问他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互联网,所以这二十四个朋友不知互联网为何物,而马云又没说清楚,所以这其中有23个人投了反对票,只有一个人表示赞同。
那么事情的结局是什么呢?反对的23个人肯定不会和马云合作,那么剩下的那一个和马云合作了吗?成了马云的十八太保了吗?也没有。如果把马云提出的互联网创业比作一个绝佳的机会的话,那么这二十四个人都没有抓住这次机会,都不约而同地与这次机会擦肩而过,不论他们是相信还是质疑。为什么会这样呢?相信的那位朋友,为什么就没抓住这次机会呢?先让我们继续往下看。虽然二十四个人有二十三个表示反对,但马云还是看好互联网,于是果断辞职,自己拿出五六千元,又借了自己妹妹、妹夫的一万多,凑了两万块钱,与杭州电子工学院计算机教师何一兵一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一个月后,中国黄页正式上线。现在看明白了没?马云并没有找这二十四个人里的任何一个来合作,包括相信并支持马云的那位。他找的是另一个人何一兵。为什么?因为要做互联网,就必须要懂电脑,但马云自己对电脑一窍不通,所以他必须要找一个精通电脑的人来合作,而这二十四个人,都是做外贸的,他们的特长是做外贸生意而非操作电脑。想创业的加一三七八一八五四八七那他为什么要问这二十四个做外贸生意的人,而没有找几个会电脑的人来问呢?这是因为当时的互联网黄页,主要是给做外贸生意的人服务的。这就好比一个人要开饭馆,先找了几个吃货商量,你看我开个饭馆咋样?你们会不会来吃?来吃的人是多还是少?我这个饭馆能不能赚钱?但真正要开饭馆的时候,他一定会雇几个精通厨艺的大师,而不是找几个单纯的吃货,无论这些吃货们是如何欣赏他开饭馆的构想。
如果这个项目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他们也只是马云与何一兵两人的机会,因为马云见过互联网,见过黄页,但不懂电脑;何一兵精通电脑,但没有接触过互联网与黄页,所以这个机会也只能由他们两人通过合作来共同把握。而对于那二十四个人来说,怀疑的人没有抓住,相信的人同样没有抓住,因为这个机会本不适合他们,他们无法参与,因为他们都不懂电脑。所以当你面临一个机会的时候,即使你百分百的相信,也不一定就能抓得住,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那个能力。当你有足够能力的时候,即使没有机会,你也能创造出一个机会出来。如果能力不足,即使再相信面临的机会,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你的眼前溜走。这个时候,你没有必要感到沮丧或者后悔,因为这本就不是属于你的机会。对于巴菲特来说,炒股是发财的绝佳机会,但你炒股却只能倾家荡产,因为你对股票一窍不通。江湖上召开武林大会,那是登上武林盟主宝座的绝佳机会,但你想要抓住这个机会,唯一的结局可能就是赔上身家性命,却只留下了一段荒唐的笑话,因为你根本就不会武功。所以,与其成天睁大了眼睛去寻找什么所谓的机会,不如踏踏实实发展自己的能力。
有的人推荐一个项目,还没说清楚就让你投资。你稍有疑问,他便拿这句话来堵你的嘴:“犹豫、怀疑会让你与机会失之交臂,最终一事无成;相信并果断抓住机会,才能走向成功。”他们动不动就抬出马云来说事:“如果马云当初也和别人一样犹豫怀疑,他能创建自己的事业吗?他能成功吗?”我们不妨看看,当互联网刚刚诞生,但还没有进入中国的时候,马云是如何抓住这次先机,创建中国的第一个黄页的。马云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杭州电子工学院当英语教师。当时学院里有一个来自西雅图的外教,名叫比尔。1994年圣诞节刚过后的一周,比尔与马云闲聊时,告诉了马云互联网,引起了马云极大的兴趣。原来比尔有个侄儿,是美国最早的网络服务商。1995年初,马云受委托,作为翻译到美国洛杉矶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随后来到西雅图,见到了比尔的侄儿和他的公司,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当天中午,比尔侄儿就给马云的翻译社做了一个黄页,到晚上,马云就收到了客户的五份回信,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地,马云的翻译社成了第一个登上互联网的中国公司。随即,马云就和比尔的侄儿谈起了合作,一回国就创建了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一开始,由马云寻找客户,然后把资料发到美国,由合作公司制成黄页,放到互联网上,利润双方分成。马云之所以抓住了这次机会,做起了互联网黄页,其前提条件就是在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对互联网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刚起步的时候,他背后还有一家美国公司做靠山,直到后来互联网进入中国,何一兵攻克了技术难题制造出了中国黄页之后,他才与美国公司脱离,开始单干。
再来看马云是如何创建阿里巴巴的。他在做中国黄页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要做阿里巴巴的想法,即搭建一个允许两个公司在互联网上直接交易的平台。1997年,他离开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应外经贸部邀请,进京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在此期间,他的这个想法日渐成熟。直到1999年,马云才找了18个人创建了阿里巴巴,但当时马云还是非常谨慎,他没有足够的把握,觉得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在筹集资金的时候,他们既没有借钱,也没有动用家里的存款,用的全是个人手头的零花钱,一共凑了50万。马云的谨慎由此可见一斑。从上面两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没有贸然选择相信,而是亲自考察验证,有了足够把握之后,才开始行动,而且所采取的行动方案,把风险降到了最低,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对自己造成致命的打击。比如创建阿里巴巴,如果失败了,只不过损失一笔零花钱而已,更不会背一分钱的债务。有人会问,他做中国黄页的时候是辞去公职的,这个风险不是很大吗?其实也不是,因为当时他的海博翻译社已经开始盈利了。而且就他一人辞职,他妻子还在当老师。所以就算他做黄页失败,也绝不会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马云曾经说过,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是有太多的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的机会,一个ceo看到的不应该是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一个ceo更应该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要看到灾难,就要拥有一双质疑的眼光。当然,你的质疑必须要有根有据,不能凭空猜疑。不论相信还是质疑,都必须要有足够依据,否则,就是盲从,盲目相信,盲目怀疑。为什么有很多人,经常会陷入传销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更可悲的是,他们还没有从上一次上当的失败经历中缓过神来,就又落入了一个新的圈套。就是因为第一,他们手里有很多闲钱;第二,有人给他们介绍了太多的机会。而他们最缺的,就是一颗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他们总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马云也强调过要相信,只有相信的人才能成功。但马云说的相信,和那些骗子们口里说的相信截然不同。前者要你相信一种理念,比如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相信互联网一定能改变世界;后者要你相信一个具体的项目,“相信我,相信我推荐的这个项目,它可以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月入百万。”
那么究竟什么是机会?怎样才能把握机会?
所谓的机会,归根结底其实还是能力、实力的问题。你有多大的能力,就能把握多大的机会。有人推荐所谓的项目,我指出了项目中蕴含的巨大风险,对方告诉我,机会和风险是一对孪生姊妹,他们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并且谁也离不开谁。有机会的地方就有风险,有风险的地方就有机会。机会越大,风险就越大;反过来也一样,风险越大,机会就越大。最后,他总结说,一个不肯冒险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成功。他的观点似乎很有道理,但我还是要说,他的观点并不符合事实。机会就好比一辆车,对于那些车技娴熟,而又将各种交通规则烂熟于胸,且能严格遵守的老司机们来说,开车上高速,一点都不可怕。虽然不能说是绝对安全,但我们还是可以说,事故的发生率几乎为零,风险极低。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摸过方向盘的人来说,要开车上高速无异于送死,事故的发生率几乎为百分百,根本就没有安全性可言。为什么?因为两个人开车的能力不同。巴菲特炒股从未失过手,到目前为止,他赔钱的几率为零。但对很多的盲目的股民来说,最终能赚钱的几率几乎为零。为什么?因为巴菲特对股票非常精通,而很多盲目的股民对股票一窍不通,只是跟着所谓专家们的指示而投资股票,结果以赔钱告终。同样的事情,对于能力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机会,不同的风险。著名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里就说过,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无底的陷阱;对一个人来说是万无一失的事情,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再具体一点说,一个人的能力越强,他能把握的机会就越多、越大,可能碰到的风险就越少、越小;一个人的能力越弱,他能把握的机会就越少、越小,可能碰到的风险却越多、越大。简言之,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强弱,和他所能把握的机会大小成正比,和他可能碰到的风险成反比。
错过了阿里巴巴的何一兵,是不是很失败?
有的人嘲笑何一兵,没有跟随马云,以至于错过了成功的机会。然而我却佩服于他独立的主见,不盲目跟随他人,不人云亦云。他跟随马云做中国黄页,是因为他看懂了中国黄页;他拒绝跟随马云进入阿里巴巴,是因为他没有看懂这个项目。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阿里巴巴是马云的事业,但不是何一兵的事业,因为阿里巴巴项目与何一兵的能力不匹配,或者说何一兵当时的能力还不足以胜任,即使勉强参与这个自己无法看懂的行业,也无法向马云提出更独到的观点和见解,无法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最终只能沦为阿里巴巴里众多没有主见的打工者中的一员。十八太保不是想当就能当上的,就好比马云创建中国黄页,没有过硬的电脑技术,是成不了何一兵的。何一兵拒绝了马云的阿里巴巴,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他就是一个失败者,他只是在坚持走属于自己的路,目前还没有马云成功而已。如果想要嘲笑他,先看看他和马云分手后所走过的路吧。1997年马云离开公司后,他独立领导公司,并把公司经营成了全国互联网界第一家盈利的公司。之后,与浙大计算机公司合并,成立浙大网新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很快使公司名列中国电子政务服务商十三强。2003年创建浙江汇信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基础的互联网安全身份认证服务,创新性将企业营业执照、印章和pki技术结合,其发明的电子印章技术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04年,何一兵创办浙江汇信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成功发行浙江省企业数字证书12万份,并开发了独创的“天印”电子签章,一举奠定网络安全国内最领先的技术地位。2005年,第一个提出将博客技术用于企业电子商务,提出职业博客的博客专业化概念并付诸实施,联合创建了企业博客网(企博网)。
2012年,研发并创建了基于现场社交的app“脸脸”。2013年,推出移动营销整体解决方案“微+”。就算何一兵当初的错过真的是一种失误,但那也是由他当初的能力水平所决定的,因此无需遗憾,更没必要后悔。这就好比一个学生做错了一道题,应该选a的他选了b,他需要后悔吗?他需要的应该是认真研究这道题�...
漯河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